1、新藥成藥性評價研究。
1.1、CNS治療相關靶點的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。
1.2、CNS創新藥、改良型新藥的臨床前評價(生物學、藥學等)及臨床評價,包括候選藥物的藥效學、物理性質、化學性質、生化性質、藥代動力學性質、安全性等成藥性評價指標。制備工藝路線工業化、質控標準及方法可行性等藥學因素與成藥性的關系。
2、創新復方制劑研發。
預期可改善安全性、提高有效性、或/和提高患者依從性,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復方制劑研發,特別是部分共病治療用復方制劑。重點關注:癲癇、疼痛、焦慮癥、抑郁癥、精神分裂癥、雙相情感障礙(BD)、注意缺陷多動障礙(ADHD),帕金森癥(PD)、阿爾茲海默癥(AD)等神經退行性疾病,以及CNS罕見病等。
3、高端仿制藥研究及產業化。
3.1、具有較高技術壁壘且廣泛應用的給藥系統:口服緩釋、控釋、遲釋制劑,復雜注射劑(乳劑、脂質體、微球、納米晶等)。
3.2、具有較高合成難度且國內未上市的化學藥:立體選擇性或區域選擇性合成,綠色合成工藝開發等。
4、系統性檢測及個體化給藥研究。
4.1、針對不同患者的藥物治療風險/療效評估等,開發各種生物標志物檢測/監測方法、基于客觀評價指標的系統性評價方法。
4.2、將生命科學與計算機軟件研究、電生理和電信號研究結合起來,進行心/腦電信號、腦部電/磁刺激等研究及其產品開發,建立可量化/圖形化的疾病診斷方法、治療有效性評估方法及相關產品等。